明明檢查過了!怎麼還是有「錯字」!


上大學後,作業與報告都是以電子檔的方式呈現為主。但過去高中國文課時,每週可都是以手寫的形式,來寫學習單或作文。而其中最令我困擾的事情,就是檢查「錯字」!
       明明自己已檢查過沒有錯字了,但如果交由他人來確認後,卻仍會被抓出錯字😣,而認為自己笨且粗心大意。
       不過再看過「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文章中的錯字?」這篇文章後,我瞭解到檢查不出錯字,是大腦進行快速高階運作的代價,像是作者指出我們的大腦會自行將簡單的內容(如字或單詞),推斷成更複雜更具意義的內容(如句子)。
       此外,以上的論述也讓我開始思考,看不到錯字,是否與完型心理學個體會以整體的方式看待圖案,將各個相近相似的小圖樣做連結與分類,而非個別單一的看待每一個圖樣有關。其次,由於課本在對完型心理學做介紹時,大多以圖案來舉例介紹,因此讓人好奇檢查不出錯字是否也與它有關。
       那要如何檢查出錯字呢?該篇文章建議我們,可以將文章變得「陌生」一點,像是以改變字型或背景顏色等等的方式。


引用文章的來源:Pansci實習編輯(民103年11月21日)。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文章中的錯字?取自https://pansci.asia/archives/70592

引用圖片的來源:Ignas Kukenys (2005, 5). Biting one's lip can be a physical manifestation of worry.Retrieved from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File:Worried_little_girl.jpg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主張:非暴力溝通--具體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