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9的文章

明明檢查過了!怎麼還是有「錯字」!

圖片
上大學後,作業與報告都是以電子檔的方式呈現為主。但過去高中國文課時,每週可都是以手寫的形式,來寫學習單或作文。而其中最令我困擾的事情,就是檢查「錯字」!        明明自己已檢查過沒有錯字了,但如果交由他人來確認後,卻仍會被抓出錯字😣,而認為自己笨且粗心大意。        不過再看過「 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文章中的錯字? 」這篇文章後,我瞭解到檢查不出錯字,是大腦進行快速高階運作的代價,像是作者指出我們的大腦會自行將簡單的內容(如字或單詞),推斷成更複雜更具意義的內容(如句子)。        此外,以上的論述也讓我開始思考,看不到錯字,是否與完型心理學個體會以整體的方式看待圖案,將各個相近相似的小圖樣做連結與分類,而非個別單一的看待每一個圖樣有關。其次,由於課本在對完型心理學做介紹時,大多以圖案來舉例介紹,因此讓人好奇檢查不出錯字是否也與它有關。        那要如何檢查出錯字呢? 該篇文章 建議我們,可以將文章變得「陌生」一點,像是以改變字型或背景顏色等等的方式。 引用文章的來源:Pansci實習編輯(民103年11月21日)。為什麼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文章中的錯字?取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70592 引用圖片的來源:Ignas Kukenys (2005, 5). Biting one's lip can be a physical manifestation of worry.Retrieved from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File:Worried_little_girl.jpg

你為甚麼要已讀我!?

圖片
以下是A和B的 LINE 聊天對話 ↓ A:你知道嗎?聽說駁二勇市集有在賣那家有名的手做果醬耶! B:真假!?我們週六就去吧! A:那我們約幾點碰面? ~~~~~~~~~~ 過了 3 個小時 ~~~~~~~~~~~~ A:你沒有很想去嗎?幹嘛已讀我? 我們在使用類似 LINE 的線上軟體時,大概都發生過類似 A 與 B 上述的狀況 — 「長時間被已讀」。這狀況所帶來的影響可大可小,有時一兩句話就可以解決這個窘境,但有時卻可能會毀了一段關係。因此去了解影響我們使用聊天軟體溝通的因素,想必是十分重要的! 《被「已讀慢回」惹怒了嗎?冷靜點,可能是聊天軟體惹得禍》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研究,該研究探討伴侶如何解讀另一半回復訊息太慢的行為,並得出三個會帶來影響的因素,分別為對彼此狀態是否了解( Status grounding )、對聊天過程是否產生共識( Process grounding )、是否清楚對方所處的情境( Context grounding )。 以下解釋這三因素可能以怎樣的方式給A和B帶來影響: 1. 對彼此狀態是否了解( Status grounding ) B可能認為A瞭解他正在忙其他重要的事情,但事實上A以為B是因為不想去駁二勇市集,才已讀自己,而A也對此感到不滿。 2. 對聊天過程是否產生共識( Process grounding ) B或許認為約幾點去駁二這件事,不需要急著回應A,隔天或是前一天確定即可,但A其實很需要B盡快回覆自己,因此兩人並沒達成共識。 3. 是否清楚對方所處的情境( Context grounding )。 A可能因為當天和其他人也有約,所以希望B能盡快告訴自己確切的時間,好來安排行程,但此時B並不清楚A處於這樣的情境中。 因此 《被「已讀慢回」惹怒了嗎?冷靜點,可能是聊天軟體惹得禍》 的撰寫者提醒我們,如果下次被已讀不回時,請先靜下來好好想想,因為我們正處於對彼此不夠瞭解的溝通下。 引用文章的來源:活耀星系核(民 108 年 4 月 4 日)。被「已讀慢回」惹怒了嗎?冷靜點,可能是聊天軟體惹得禍。取自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5566 引用圖片的來源: freest...

蘭嶼生態旅遊的新可能-與海蛇共游

圖片
我們大多都聽聞過與海豚共游、與水母共游,或是與鯨鯊同游等等在國外瘋行的潛水活動,但你有想過與「海蛇」共游嗎?而且是在臺灣的蘭嶼!閱讀研究者杜銘章先生,所撰寫的 《與海蛇共舞》 ,或許能讓你對海蛇有新的見解。 海蛇給人的印象總是危險且攻擊性強,感覺靠近它們就會有生命上的危險。杜銘章教授,一位以臺灣蛇類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者,原先也懷有這樣的想法,但在蘭嶼進行親身的觀察與研究後,發現到實情似乎並非如此。 這些常見於蘭嶼的海蛇大多溫馴且安全,研究者杜銘章更表示這優勢可以用來推動新型態注重生態永續的旅遊活動-與「海蛇」共游!由於國外沒有類似的活動,臺灣未來甚至能夠以此聞名全球! 筆者我過去對於蘭嶼旅遊的瞭解僅限於浮潛、海釣與達悟族文化,沒想到危險的海蛇未來也可能成為知名全球的生態旅程之一,真讓人期待!     啊!稱呼它們危險並不恰當,應稱呼為「溫馴」的海蛇們。 引用文章的來源:杜銘章(民 108 年 4 月 2 日)。與海蛇共舞。科學人, 205 。取自 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4305 引用圖片的來源: Steve, J. (2007, 12). Sea Snakes . Retrieved from https://www.flickr.com/photos/jurvetson/2157728721/

自介

各位大大們好~ 我是Crabwise => crab+wise 近期熱衷於fgo相關事物 個人本質興趣為繪圖與手作相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