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非暴力溝通--具體的表達


表達是幾乎每天都會做的事,但我們可能因為追求效率,簡化了表達的內容,而容易造成雙方的誤會,或是降低了溝通的成效。面對這些困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的溝通方式,或許能給予一些幫助。

區分觀察與評論

        非暴力溝通不要求我們保持完全的客觀,而不作任何評論,但強調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重要性。這種表達方式不鼓勵絕對化的評論,而主張評論要基於特定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例如我們對一個人下評論為:「他總是拖拖拉拉的。」,應該是要有觀察作為根據,像是「他到考試前一晚才讀書。」。

表達請求

請求是我們都會面對到的事情,而不洽當的表達則會給人帶來困擾。像是愛的語言書中所提到的實例,一位女士向她丈夫表示,她不希望丈夫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之後她的丈夫就去報名高爾夫球比賽,但那位女士其實是希望丈夫多陪伴家人。
那怎樣的請求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呢?我們應該採取表達自己所希望對方做的事情,而不是不希望他做的事,並具體地描述它。

表達感激

大家或許都曾聽聞讚揚別人,能帶來好的影響,像是提升別人對自己的觀感、工作績效或是團隊忠誠等等。的確在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中,對他人表達讚揚是被鼓勵的行為,但如何表達感激卻是一門學問。
舉例來說,誇獎他人說:「你是一個聰明的人。」,這確實是一個誇獎。但此時這個讚揚的接收者,並不清楚自己做哪些甚麼事,滿足了對方的需要,因而獲得讚賞,以及不瞭解對方當下的心情感受。
以上這樣的表達方式,可能使接受者誤會自身被誇獎的事由,或是不願接受這個讚揚,但這樣的表達方法卻常常被我們所使用。那到底應該如何表達感激?盧森堡博士給了些建議:
1.描述出對方做了甚麼對我們有益的行為
Ex.教導我統計題目如何計算。
2.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滿足
Ex.使我有能力完成作業。
3.當這需要得到滿足時,我們是什麼樣的心情
Ex.使我開心且有自信。
以上的表達方法,更具體地敘述感激對方的事由,而不單純只是一句評價對方的話語,這能讓對方知道自己被讚揚的原因,讓對方更容易接收感激。

雖然上述內容傳達了許多非暴力溝通的好處,讓人感覺自己能像書中的例子一般,快速地運用並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溝通問題,不再面對溝通的問題。但並非如此,拉薩特博士身為一位非暴力溝通中心的理事,也表達說自己在使用時,還是會碰到對方反應不如預期,或是被人覺得講話方式很奇怪的情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明明檢查過了!怎麼還是有「錯字」!